首页 > 酒店新闻 > 公司新闻

AGGAME·(中国区)集团官方网站|基金业“鼠”患成群 监管到位方能重塑行业公信力

发布时间:2025-02-21 17:47:59    次浏览

新华网上海5月28日电(记者王原)“老鼠仓”丑闻正在基金业由点及面被曝光,基金经理成群结队被立案调查,卷入的基金公司达十余家。涉案“硕鼠”也由以往基金经理本人拓展到上下游的研究员、交易员、银行托管人员等,涉案金额最高者多达十余亿元。市场人士估计,此轮“老鼠仓”的曝光远未结束,涉案者或多达四五十人。而一些基金公司推诿责任、拒不道歉,导致行业公信力遭遇巨大挑战。基金业遍布“灰幕”去年底以来基金“老鼠仓”的曝光节奏远超往年,从前些年星星点点偶曝一两位基金经理涉案,到如今由点及面全行业爆发开来。今年以起,中邮、嘉实、上投摩根、汇添富、光大保德信、汇丰晋信6家公司旗下基金经理正式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易方达、华夏、华宝兴业、海富通等公司也已被卷入“调查门”。历年来调查证实的“硕鼠”人数迅速上升,迄今为止逼近30人。在这场“捕鼠”行动中,从资产管理规模首屈一指的公募基金,到业内名气最大的私募基金;从昔日公募“一哥”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到“宁波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的私募大佬徐翔,均被裹挟在内,被曝涉嫌内幕交易。业内人士透露,除了先于公募基金私自买入相关股票,像老鼠偷吃粮食一般,将基金持有人利益转移到自己口袋中的“老鼠仓”之外,行业内还充斥着各种内幕交易手段。例如部分私募基金惯常的手法是,投资经理拿着从客户那里募集来的巨额资金购买股票,同时将股票推荐给公募基金、保险资管等大资金,待股价拉升后再卖出,投资经理按照获利资金的一定比例抽成。再如,资管机构抱团持股,拉升同一只或几只股票,达成台面下的“抽屉协议”,同时卖出获利。2013年以来,证监会已受理“老鼠仓”线索38件,卷入的公司也不再是单一个体,而是十余家资管公司。涉案人员已由以往的基金经理本人,扩展到上游研究员、后台交易员,甚至下游的托管银行人员;涉案金额最大者达十多亿元,最小金额也超过两千万元。基金经理也成“临时工”面对持续的监管风暴,上海一家走专户特色的次新基金公司内部人士竟称:“做点老鼠仓怎么了?为基民赚钱就行了。”这样无视法律原则、行业底线的想法在从业人员中并不鲜见。“这无疑是一种狡辩,原本能为基金赚50%,实际上却只赚了10%。”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说。然而所有涉及“老鼠仓”的基金公司迄今无一家公开向投资者致歉,甚至出现了“临时工”现象:“已离职”成了基金公司撇清各种违法关系的最大挡箭牌。只要一被调查,基金经理就因“个人原因”离职,公司迅速撇清关系。事实上,这些基金经理在任期间,公司管理、风控、监察等整套治理环节都有疏漏,难脱责任。王群航说,“基金经理涉案影响的是大量投资者收益,很难计算损失。没有公司敢出来担当。”“犯罪成本过低是鼠患成群的原因之一。”华泰证券基金研究员王乐乐认为,目前对于涉案公司新产品停发半年等处罚措施过于轻描淡写,“如果暂停发行基金三年,处以天价罚金,看还有多少基金公司会疏于内控呢?”大数据助高效“捕鼠”近年来监管技术手段的升级犹如阿基米德找到了撬动地球的支点,整个“捕鼠”格局发生立竿见影的变化。王群航表示,去年底以来,我们看到,监管手段最大的变化主要还是源于大数据,调查重点集中在资产管理机构利用非公开信息交易的问题上。公开资料显示,上交所和深交所各有一套证券交易监控系统,系统集成了交易、登记、结算数据和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等相关信息。上交所异动指标分为4大类72项,敏感信息分为3级,共11大类154项;深交所则建立了9大报警指标体系,合计204个具体项目,其中包括典型内幕交易指标7个,市场操纵指标17个,价量异常指标15个。交易所针对老鼠仓等交易行为还建立了专项核查和定期报告制度。业内人士称,大数据捕鼠大致分三步:首先是通过对网络信息和交易数据的分析挖掘出可疑账户,其次通过分析交易IP、开户人身份、社会关系等进一步确认;最后进入调查阶段。“得益于大数据系统的应用,掌握证据更加高效,现在查老鼠仓根本不会像过去一样到公司封存电脑上的交易记录,不需要上门去接触被调查对象和相关公司。”王群航说,“那些所谓没有来公司调查或者没有对公司某只基金进行调查的说法完全是诡辩。”市场人士认为,此轮“老鼠仓”的曝光远未结束,涉案或多达四五十人,波及大量资管机构。铲除毒瘤是为了行业更好的发展,监管到位更是树立行业信誉的必由之路。